close

《誰來拯救全球經濟?》,商周出版@2012.09.08,ISBN:978986272226

【讀書心得】

股票投資裡有一個現象,就是股價低的股票,在公司因為業績成長而股價同步大幅上揚時,瞬間就會成為市場立即的焦點。原因有很多種,其中原本低基期的股價一點點的上漲就會讓人感覺漲幅很高,第二低股價股票轉而開始成長時都有讓人產生轉機股的印象,投資人就會因為想要趁股票還便宜時進場。這個現象跟在近10年來一直被討論的新興市場成長話題很像,不論是國際市場經濟,共同基金,外匯,新興市場這個名詞總是好像吸金機器一樣能夠引起投資人的注意,但如果時間一長,許多原本當初被看好的新興市場就會開始出現當初意想不到的壞結果,而這就是這本書開頭所提到的內容。

在《誰來拯救全球經濟?》中作者說到,如果要打破市場對新興市場的特別關注,要不就從更長期、更全面的歷史來檢視(新興市場這10年只佔現代金融歷史不到10分之1),不然就是分析這些市場在未來會遇到什麼樣的阻礙,打破現有不確實的期待。

仔細回想一下,現在的日本經濟、20年前的中國經濟也都曾經是個新市場,只是那時「新興市場」尚未受到有心人抄熱。還記得不久前,高盛因為發表了一篇針對新興市場主要四個國家 -  BRIC的報告後,BRIC這四個英文單字瞬間成為媒體的焦點、新興市場的標竿,似乎只要基金跟BRIC掛上邊的都會成為投資人熱門標的。但回歸實質面來看,這四個國家在當時確實都是市場成長的熱門,不過如果把歷史的眼光放得更廣來看,會不會它們都只是瞬間的成長火花而已?

新興市場之所以吸引人,就在於這些國家的經濟成長率動則5%以上,如此高的成長率是非常驚人。從歷史的經驗來看,要持續維持如此高的經濟成長率是不太可能,再怎麼會成長的公司或國家總是有進入成長趨緩的周期,或者該這麼說:高成長經濟率不會是經濟穩定大國會出現的數據。也就是說,如果新興市場最終是要進入經濟大國,那麼它們的經濟成長率肯定是會愈來愈小。到那時會不會就像低價股成長到一定的階段後,因為市場投資人再也看不到成長的動力而退出資金,最後股價就被打回原形,中間那段因夢想而疊起的泡沫代價就是最後逃不出去的人。

不意外的,本書作者也指名了中國將在未來「快速地」經濟成長率下滑,從中國的債務佔GDP的比重不斷攀升就是明顯的例子。對照美國的歷史與今天,債務佔GDP的比重愈上升,經濟成長率就愈下滑,作者在其它許多國家也都看到這個顯象。

中國當初能夠快速的在世界經濟突起,靠得就是便宜的勞工成本(用突起一詞是因為中國經濟的成長力道驚人而超出經濟學家的想像,比如原本大家都預測中國在2050年左右才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如今這個預測數字不斷的向下修正)。不過隨著中國經濟發展起來,人民愈來愈富有,基本工資也不斷的向上調整(看的台灣的上班族好不羨慕),這個優勢也就漸漸消失,隨之而來的就是經濟成長神話的減退。

如今就要看中國目前對未來經濟成長的規劃是不是能夠精準的抓到未來趨勢,比如現在中國政府也確實積極的把國內的產業做轉型,不斷強化中國產業對於綠能產業、太陽能產業的研究與投資(同時這也跟軍事有關,代表打戰時依賴國外石油的需求會減少)。關於這幾點我個人是認為中國靠著龐大的內需經濟,在未來仍然可以技撐起這些初期需要燒錢的經濟,然後在未來佔有絕對主導的地位。

這本書我認為作者提出了許多不同以往的經濟觀點,很值得仔細研究學習。作者在書中除了回顧過去帶給人驚喜的新興市場現況,也提供給讀者對於未來他看好幾個「新」新興市場。因為作者本身在過去10年就是主導摩根士丹利投資新興市場的人,在過去創下非常亮眼的成績,所以關於這部份我認為對於國際市場的投資者(有購買海外市場基金的人)具有參考價值,此書整體的分析方式對於想要更了解新興市場經濟的人也有所幫助。

你覺得這篇分享對你有幫助嗎?

»»誰來拯救全球經濟?

本文為我自身讀書心得受著作財產權保護,歡迎轉載但請加註來源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商周出版社 2012年出版
    全站熱搜

    讀書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