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學

拖延心理學:為什麼我老是愛拖延?是與生俱來的壞習慣,還是身不由己?》,漫遊者文化出版,2011年10月05日

讀完這本書可以充份了解自己長年的拖延習慣,在書中的第一部份從各種角度切入去探討造成拖延的原因和因素;第二部份則是專家建議跟採取行動的方法。不過,就算書中說得再精采也不一定能幫助大家戒掉拖延的習性,就像書中所說「誠實面對你拖延背後的動機」才是最重要的。

【讀後心得】

很多心理學家都著重在如何防止拖延,如何學習不要拖延,但卻都沒告訴你為什麼會拖延。克服拖延並不是去做一個計畫然後照著執行就可以解決,如果是的話那就不會有那麼多在討誨拖延的事了,那麼就不會有那麼多人工作那麼晚、信用卡遲繳、開會沒到、作業晚交....甚致是人際關係、家庭關系變糟。簡短的說,這真的是一本很棒的書因為他把會拖延的祕密給揭露出來,也就是為什麼會想拖延的原因。我讀了這本書後真的是打開了我的視野,讓我知道原來一直拖住我前進的原因是什麼。原來有很多事情都是下意識產生,而且還是從很難發覺的心理層面產生出來,如果沒有看過這本書我想我一輩子應該也不會找到這一塊原因。現在,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可以運用,雖然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但我對於我的人生目標更加明確也知道自己那此造成拖延的缺點需要克服,也許你聽起來會有些不可思義這樣的改變,但這本書真的就給了我那麼多的東西!感謝此書的作者!

【書本內文摘】

拖延的根源 
我們請拖延者思考造成他們拖延的因素時,他們通常表示:「這是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大家預期你隨時都有完美的表現,你根本無法承擔所有的壓力。」的確,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我們全天候接收各式各樣的要求。我們的社會對成功的定義是:有錢有勢、有名有利、才貌兼備。總之,所謂的成功,就是各方面都很完美,不過這也意味著:「你要是沒擁有這一切,你就有問題。」現代的社會步調緊湊,要求嚴苛,很多人以拖延作為掩護,箇中原因其實不難理解。 

但是一個人之所以拖延,身處在壓力大、力求完美的社會裡只是原因之一,想必還有其他的原因。如果身處在現代社會裡是造成拖延的唯一因素,每個人應該都有拖延的問題。很多人面對社會壓力時,他們不會出現拖延的現象,而是呈現不同的痛苦症狀,例如工作狂、憂鬱症、身心失調、酗酒、毒癮、恐懼症。有些人在全天候的壓力下,反倒更能蓬勃發展。 

想了解你為什麼會以拖延作為因應壓力的主要對策,我們需要探索你生活中更私人的面向。我們希望你想想,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拖延現象的。 

最早的記憶 
你還記得第一次拖延的情況嗎?那是在什麼情境下發生的?是學校課業方面?還是父母叫你做的事情?當時你幾歲?是高中……還是小學?還是更早之前?後來結果如何?你當時的感受如何?以下是一些拖延者描述早期記憶的例子: 

我記得那是在小學二年級時,老師第一次要我們交作文。他叫我們寫兩段,描寫山景,第二天交。我記得老師一出這個作業,我就感到害怕,我要寫什麼呢?我整晚都在擔心這件事,卻遲遲不肯動筆。最後,隔天吃早餐時,我媽幫我寫了那篇作文,我抄一遍,交出去。那時我鬆了一口氣,也覺得自己是個騙子,那篇作文我拿了「優等」。 

我記不得確切是哪件事,只有一點模糊的印象,我媽叫我去做一件事,但我心想:「我不要!」 

我為了早點出去玩,常匆匆寫完功課。我爸會先檢查一遍我的作業,才讓我出去。他每次都會找出我寫錯的地方,我得訂正完後才能出去玩;或者他會先交代我做其他的事情,做完才能出去。後來,我終於明白,其實我作業做得再快再好都無所謂,他只是想找事情讓我忙,直到他有空才讓我出去。從此之後,我就不想盡快寫完作業了,我都坐在那裡發呆打混。

那是五年級的時候,我在校成績一向不錯,老師都很喜歡我。那年,班上一群女生組成一個小團體,不讓我加入,因為她們說老師特別寵我,還說我假正經,我覺得自己似乎有了污點。我記得當時我心裡打定主意:我永遠不想當老師的寵兒,所以我不再努力讀書,開始拖延,就這樣。 

對很多人來說,拖延症狀最早是出現在就學期間,那也是孩子進入競爭社會以前的跳板。許多學校以學業成績作為區分學生好壞的主要因素,所以你可能把自己當成優等生、中等生或劣等生。校內團體通常也是這樣形成的,「優等生」、「校隊」、「遊樂分子」可能會嘲笑其他團體的孩子,以確立自己的階級優越感。同儕對待你的方式可能會對你的學業和社交上的自信產生很大的影響。即使後來畢業多年,很多成年人還是以兒時大家看待他們的方式來看待自己。 

我們也會一直以在校的學習經驗來看自己,例如閱讀障礙、數學恐懼、注意力不集中、資訊處理困難,或是口才問題。儘管多年之後我們的技巧已經進步了,我們還是會擔心有人發現自己的缺陷。拖延可能是我們掩飾這些缺點的計策。 

或許拖延能避免你在課堂上出糗,老師可能會說:「我希望你努力一點。」但是他們從來不說:「你缺乏這方面的能力。」因為老師從來看不到你有哪些能力。可惜,大家有時忘了,成績不單是衡量智力而已,也顯示孩子是否專心、合作、充分發揮想像力。 

不管你是從何時開始拖延的,你知道這習性很難改正。拖延除了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計策外,也是源自於你對生活的信念。我們經常聽到這些觀念,所以我們稱之為「拖延者信條」。 

→購買拖延心理學:為什麼我老是愛拖延?是與生俱來的壞習慣,還是身不由己?

拖延心理學  

作者簡介

珍.博克(Jane B. Burka) & 萊諾拉.袁(Lenora M . Yuen)


珍.博克和萊諾拉.袁是在舊金山灣區執業的心理醫生,也是美國率先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開設拖延團體治療課程的專家。他們上過《歐普拉》和《20/20》等電視節目,《紐約時報》、《今日美國》、《洛杉磯時報》、《時人》雜誌和《當代心理學》等平面媒體也曾報導他們。

他們在全美各地為學生、企業和公眾團體開設治療課程和講習班。

arrow
arrow

    讀書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