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出版社:平安文化@ISBN:9789578038936
【讀書心得】(本文由讀書會成員心得分享,版主整理)
花了數天的時間,慢慢把這本書閱讀完。剛開始對於本書的共鳴並不大,不過隨著翻到後面,從中開始慢慢了解自己是屬於那一種類型的人;這之中,也才開始領悟到為何過往「在其他人的生命中」我扮演的角色是什麼。
我屬於的類型,我猜測大多數人對都是這種:互利型。
以往我在幫別人做事,或是付出時,心中都一定會想到:是不是日後哪天,對方也會有所回報呢?
當然,一開始都是因為深信對方,而讓自己開始主動給予。
給予真的是好事,特別是在事情完成時,看到整件事情的圓滿結束,或是所幫助的人(授與者)臉上感謝的笑容,心中不自覺就溫暖起來。
然而,之後呢?除了這種自我心中的滿足感,接下來呢?
等待回饋,接著是沒有。
更令人難過的是,開口需要曾經你幫過的授來幫你時,得到的回應是:時間有些忙。
或許真的是忙不過來,但何嘗不是每個人都這樣呢?不免心中開始轉變,是不是「不該」先付出自己?之後原本那顆熱腸的心,開始慢慢冷卻下來,看到別人的事,除非對方開口,除非對方善意,不然不會主動幫忙。
但是否因此,自己也遠離了原本的自己?
而看完這本書,就點出了我真正想要的問題:我想快樂的付出,但卻沒辦法私心的做到。
這是人之常情吧!我想。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是給予者,也就是作者所歸類最成功的那一群人。但是,就算不是天生,似乎可以從後天來學習。
而這本書就從多方來解譯這個道理,看了之後如同小學生不斷被改正錯誤一樣,心中一個又一個迷霧慢慢被解開。為什麼成功的人總是給予者?或該說,為何給予者總能成人最後的成功人。
多數人受到幫忙會感到虧欠,或是是其中一個原因。以我自己來說,如果別人先提供我協住,在心中自然就會留下一個印象,當下次對方需要幫忙時,心中就會想要伸出手。
但對於給予者,是不是就認為對方應該也給予回覆呢?不是,看完這本書後就知道不是了,因為那樣還只是停留在互利型。作者教我們的是,作為一個真正的給予者,並不是要成為聖人,但也不是抱著以利換利的心態來給予,因為這樣一旦對方沒有立即的回饋,我們心中就會犯嘀咕,而當初想要伸出的那雙手與熱情,也就開始變質。
變質,沒錯,回想起來當初可能就是卡在這裡,看完這本書讓我思維轉變不少。
現在,我想做個給予者了。當然,不急,需要學習,但一定要開始。
你覺得這篇心得對你有幫助嗎? |
■ 本文為我自身讀書心得受著作財產權保護請勿任意轉載,如需轉載請加註來源
留言列表